搜索: 您的位置:
酷987 > 教程攻略 > 手机游戏攻略 > 明日方舟夜莺原型介绍 夜莺背景考据解析

明日方舟夜莺原型介绍 夜莺背景考据解析

[来源:未知 作者:永春小孩 发表时间:2021-05-14 11:04 阅读次数:]

明日方舟中,夜莺是设定极为复杂的干员,有着众多的原型背景neta,那么游戏中夜莺原型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夜莺背景考据分析吧。

关键词:夜莺,南丁格尔,提灯天使,青鸟,抹大拉,丽兹,医术,战争

夜莺

夜莺的外文名为Nightingale,即夜莺这种鸟的英文名称。

Nightingale、或者“夜莺”这个名称,本身就包含着极为深刻的内涵,现在来一层层探讨一下这个代号的含义。

首先,作为鸟类的夜莺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鸣禽亚目-鹟科-鸫亚科-歌鸲属-夜莺种。

夜莺体色灰褐,羽色并不绚丽,但其鸣唱非常出众,音域极广,是观赏鸟的种类之一。与其他鸟类不同,夜莺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因此而得名。同时,夜莺也是伊朗的两种国鸟之一(另一种为蓝孔雀)。

夜莺

而有意思的是,据说夜莺在城市或近城区的叫声要比在野外更加响亮,这是为了盖过市区的噪音;

在古希腊,有一个和夜莺相关的传说:

潘特柔斯(Pandareus)之女埃冬(Aedon)是底比斯国王泽托斯(Zethus)的妻子,两人育有一女埃苔露丝(Itylus)。埃冬有一次不幸失手杀死了女儿埃苔露丝,从此埃冬陷入了无尽了悲哀和自责中。神祗们出于怜悯就把埃冬变成了夜莺,从此夜莺每个晚上都要悲鸣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这也是夜莺这种鸟有着“哀思、心碎之苦”这种含义的原因;

夜莺不会危害农田、不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加之其能发出悦耳的啼鸣,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文艺创作都以夜莺为题材、或者和夜莺有关。其中名气比较大的,就有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夜莺》、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夜莺》、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以及美国作家克里斯汀·汉娜的长篇小说《夜莺》,干员夜莺的设定在不同层面上都来源于这几部作品。

童话《夜莺》是安徒生唯一一篇以中国为故事背景的童话故事。

故事中的“夜莺”是中国本土的一只歌鸟,它的啼鸣为劳苦的人带来精神的慰藉。后来皇帝从外国人的叙述中得知了夜莺的存在,便派人前去找到了这只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如此美妙,以至于听到它歌声的皇帝流下了眼泪,并严密保护着夜莺让它仅为自己一人歌唱。后来,日本皇帝送来一只人造的夜莺,外形跟真的夜莺完全一样,全身镶满钻石、红玉和碧玉,只要上好发条,它就会唱真夜莺所唱的歌。皇帝很快又被这只精巧的人造夜莺所吸引,整个皇宫开始围着人造夜莺打转,于是真夜莺就悄悄地飞回青翠的树林中去了。

但是一年以后,人造夜莺所能唱的调子千篇一律,听的人甚至都能够背下它的曲子;它体内的发条也断了,勉强修好以后也只能每年让它唱一次;又过了五年,皇帝病重。垂危中,面对死神,他呼唤人造夜莺为他歌唱,但这只关键时候掉链子的人造夜莺因为没有上好发条而成了一堆废物,没有任何动静。就在此时,窗外传来了那只真夜莺的歌声——它是特地在这个非常时刻来向皇帝唱安慰和希望的歌的。果然,随着它的歌声,“皇帝孱弱的肢体里,血也开始流得快起来”,皇帝终于恢复了体力,神志也清醒了;原来等候着取走其性命的死神则变成一股寒冷的白雾,从窗子里消失了。

安徒生是社会与人性的洞察者,是为人类社会忽略忘却“自然”这一倾向而担忧的思考者。在这个故事里,安徒生结合了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状况和对异国他乡的瑰异想象,用童话的形式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童话中的“夜莺”是自然的纯朴无暇的造物,是在一派华丽繁荣掩盖着华而不实的空虚的“中国”里的一股清流,这可能就是干员夜莺本身性格特质的来源之一(在大部分的有关文艺作品中,“夜莺”这一意象都被赋予了纯洁无瑕、美丽柔弱的特质);

而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夜莺》(也称《夜莺演唱会》)中,夜莺是一个美丽却又悲惨的形象。

文章中的“我们”在河岸上欣赏各种鸟类的歌喉,夜莺作为演唱会的重头戏,“歌声中透着力量和柔情”,一登台亮相就使得其他歌手黯然失色——但是,这场演唱会最终被公爵地主家的厨子所打断。厨子抓住夜莺的目的,竟然仅仅是为了将其装进笼子供公爵地主赏玩。就这一点来说,游戏中的干员夜莺的经历,大抵也如同契诃夫笔下的这只夜莺一般:有着优秀的特质,却无法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是沦为权贵的牺牲品;

而到了王尔德的《夜莺和玫瑰》中,夜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形象,包含着更加深刻沉重的内涵。

在《夜莺与玫瑰》中,夜莺听到了一名大学生因无法采得一朵红玫瑰与心上人共舞的悲泣,以为大学生正是她一直在歌唱和寻找的真正的为爱情奉献一切的人。于是在那个寒冷而寂寥的月夜,夜莺将胸脯紧紧抵住一根红玫瑰树的尖刺,让尖刺深深插入自己的心脏,并在月色里彻夜吟唱。夜莺鲜红的心血慢慢流入红玫瑰树干枯的经脉,带血的玫魂终于在寒冬里怒放了;但夜莺却跌落在茂盛的草丛中,怀着对爱情的希望永远地阖上了双眼。教授的女儿得到大学生送的这枝浸染夜莺鲜血的红玫瑰后,还是嫌他太穷,因而拒绝了他的爱情。愤怒之下,大学生把夜莺用生命换来的血色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掉进了阴沟里,一只车轮从它身上碾了过去。

《夜莺与玫瑰》中,夜莺本身就是一名弱者,她的巢筑在高达25米的栋树的枝叶中,借由枝叶为其遮风挡雨才得以在风雨中苟活。这样的弱者也会为实现他人的愿望、成全大学生的爱情而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甘愿自我牺牲——“死亡的代价是巨大的,然而爱情比生命更珍贵”,王尔德用了全文篇幅的四分之一来描绘夜莺用心血染红玫瑰的过程,夜莺凋亡的片段更是扣人心弦:

“当它奄奄一息时急促地唱出了最后一节音符。皎洁的月亮听到她那凄楚动人的歌声,感动地徘徊在天际,忘却了黎明。她用心血培育的这朵红玫瑰听到这歌声,在寒冷的凌晨中销魂得通体震颤了起来,勿速地打开了花蕾。此刻,玫瑰树急切地喊叫着:‘看啊,看啊!玫瑰花开了!’但是夜莺却没有回答,荆棘刺穿透胸膛的它已经躺在草丛中死去了”

但是,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却令人心生苦涩悲哀之情,难以自拔——得知夜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后,大学生却觉得“她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仅有其假相不合有诚意,更不可能为他人而牺牲自己”;大学生拿着夜莺以生命换来的红玫瑰献给曾向他承诺爱情的教授女儿时,她皱起了眉头:“它怎能与我的晚礼服相配。御前大臣的外甥已送了我好些珠宝,珠宝比花更值钱,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将夜莺付出的一切全盘抹杀;最令人心酸的在于,斥骂教授女儿“极端忘思弃义”的大学生,自己竟也毫不珍惜地把夜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玫瑰扔到了街道上,滚落到阴沟里;接着,一只车轮又重重地从它身上碾压了过去,玫瑰粉身碎骨、荡然无存——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至于克里斯汀·汉娜的长篇小说《夜莺》中的“夜莺”,其实并非一个具体的动物。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讲述了法国的一对姐妹为了爱而以各自的方式勇敢坚韧的活下去的故事。妹妹伊莎贝尔因为恋人盖坦的一句话“我要你和我一起去战斗”而追随他一同奔赴战场,成为了代号“夜莺”的飞行员,给占领区的家庭送反抗信、带领外国飞行员穿越比利牛斯山、在纳粹集中营依然坚持斗争...姐姐薇安妮则将丈夫送往战场,独自抚养女儿苏菲,与征用自己房子的德国军官贝克周旋,不幸沦为盖世太保冯·李希特的玩物,但她忍辱负重,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和智慧保护着自己的家人,保护了一个又一个犹太儿童——爱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之所以用“夜莺”作为标题,是因为姐妹俩的姓氏中就包含着“夜莺”的含义,妹妹伊莎贝尔的飞行员代号也是“夜莺”;同时,小巧玲珑但又不惧风雨的夜莺,正是那个年代坚韧不拔的女性的最佳写照。

提到长篇小说《夜莺》,其战争背景和以女性视角行文的特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Nightingale的另一个深层指代含义——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克里米亚的天使”或“提灯天使”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5.12-1910.8.13,下文用其姓氏南丁格尔代指)。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照片

南丁格尔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名字取自出生地佛罗伦萨(Florence)。她的父母都拥有贵族血统,家中在英国拥有两处庄园。但高贵的出身和优渥的家庭条件并没有让南丁格尔成为一名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事实上,在她身边的人看来,她显得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在她的笔记中写道:“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1843年7月夏季,南丁格尔一家再度回到所有的其中一处庄园消夏避暑时,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帮助周围的穷人。此后为了救助更多的伤病患者,她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偷偷钻研起医院报告和政府编印的蓝皮书、学习护理知识,为此拒绝了一位年轻慈善家的求婚:“我注定是个漂泊者。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据说1837年,南丁格尔曾听到上帝对她说话,要她成为护士照顾安抚更多的人。得到神谕的南丁格尔更加坚定了成为护士的信心。在经历了与家人的数年冷战之后,1851年,南丁格尔终于决定离开家庭,专心学习护理、医疗相关知识。她的聪慧才智很快被人们所认知,于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同年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了一处看护所。南丁格尔的父亲也被她的决心所触动,答应每年资助她500英镑。

1854年,英法等国加入了克里米亚战争,援助土耳其、对俄宣战。9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报道中抱怨,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唯独英国没有修女照顾伤兵;此外,英军的医疗救护条件极其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致信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表示愿意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10月15日,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她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给经费支援。经过南丁格尔的努力,6个月后,英军伤病员的死亡率由42%下降至2%——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变化,南丁格尔的付出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她在战场上对伤员们的关怀也让伤员们亲切的称她为“提灯天使”。

“提灯天使”

南丁格尔奇迹般的有目共睹的护理效果震动了全国,同时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们的评价并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重视。同时,她为妇女开辟和创建了一个崇高的职业,使得原先被歧视的护士职业转变为崇高的挽救伤病员生命的神圣职位。

过度的劳累使南丁格尔染上终生不愈的疾病。 她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亚热,健康还未完全恢复,就又继续工作。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在英国圣多马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学校,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而不幸双目失明。1907年,南丁格尔获得英王授予的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其后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在南丁格尔逝世后,英国政府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但她的功绩一直被人们所铭记。现在每年的5月12日(南丁格尔的诞生日)被定为国际护士日,以纪念这位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而奉献终生的伟大女性;1912年设立的南丁格尔奖章是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一直被视为英国的骄傲,其半身像也被印在10元英镑纸币的背面。

1970年确定的D序列10英镑纸币,背面印着南丁格尔的半身像。2000年发行的10英镑纸币背面改为了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和《物种起源》的那位)的头像;2017年的新发行10英镑纸币则改为了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的那位女作家)年轻时的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南丁格尔为了自己的崇高事业而终身未婚。她在一封信中写到,“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不过,晚年的南丁格尔曾经委婉迂回的表露出她对于女性的爱恋之情。在她的日记中写到曾在英国和普鲁士女性同床的兴奋之情;她还在不少私人书信中赞许自己与女性之间的爱情。专家们经过多年的考究与核实,确定了南丁格尔的确有同性恋的倾向——但这并非什么羞耻的事、也并非人生污点,而是南丁格尔敢于追求自己所爱的勇气的体现;南丁格尔也展示出了自己冲破成规和偏见枷锁的勇敢一面。

夜莺的干员代号基本上就来源于以上现实要素。

可以看出,这个代号的灵感来源于文学作品以及现实存在的人物和动物,被赋予了相当深刻而复杂的内涵。其中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对干员夜莺的造型设计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结合上文中南丁格尔的照片可以看出,夜莺头上遮盖角的白色帽状装饰来源于南丁格尔的发带;夜莺的长裙下摆款式类似南丁格尔的衣着;由南丁格尔而来的“白衣天使”称谓、以及南丁格尔本人“提灯天使”的称呼,也在夜莺的白裙和法杖上有所体现。

夜莺的发带(还是帽子?)

夜莺的长裙下摆,类似19世纪英国的传统长裙样式

夜莺法杖上的提灯,估计很多玩家看到这个细节的时候就猜到了夜莺这个干员的设计要素来源。

从夜莺的干员档案和语音中可以得知,与其强大的源石操控技巧相对的,是极其悲惨的过去:受化学药剂影响导致记忆及下肢神经系统损坏、全身系统严重失衡、以及一些甚至要被马赛克遮盖的内容...这些细节,都暗示了夜莺的过去绝非她记忆中一样,是一片空白;恰好相反,夜莺的过去被战争的黑暗和罪孽所玷污:

因为我吸入过某种源石毒素,所以记忆和下肢神经系统都受到了损害——凯尔希医生是这样告诉我的……过去的我,到底经历过什么呢?(交谈1)

【血液源石结晶密度】0.41u/L

远超常规数值,干员夜莺需要医疗部门多加重视。

比起干员夜莺较一般感染者更加严重的矿石病,她的身体其实还有着许多问题。夜莺表现出明显的记忆障碍,与博士的失忆症不同,干员夜莺的记忆缺失仿佛是药物、甚至是神经信息素类的化学制剂导致的。

加上她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甚至是身体各处的……,迹象,我们部分医疗干员在交流过后,认定夜莺的身体状况并非仅仅是矿石病的肆虐所导致的。(临床诊断分析)

即使在罗德岛,夜莺也是一位独特的干员。

与“使徒”的另两位成员,闪灵与临光共同抵达罗德岛时,闪灵就表示,希望罗德岛能够为夜莺进行全面的检查与对策性治疗。

失去记忆,肢体机能缺失,■■■■,■■■■■■……

医疗干员们无不对夜莺的检查结果摇头叹息:除了矿石病之外,夜莺所遭受的其它性质的摧残,可能对她造成了更加深远严重的影响。

面对这一切,闪灵默默地回答着凯尔希医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一一其中包含大量无法公开的机密事项。

这场对话之后,夜莺留在了罗德岛,开始接受医疗部的治疗。(档案资料二)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强大的源石运用技巧和精湛的医疗技术:

干员夜莺十分擅长通过源石技艺治疗伤患。与大多数医疗干员不同,夜莺其实并不太了解当代医疗技术与原理,在笔试中也很难拿到良好的成绩,但她却对人体的构造和运作方式了如指掌,她所使用的医疗类源石技艺也很精湛,令负责观测研究的术师干员们一时无从下手。

同时,干员夜莺还擅长使用一种十分奇特的源石技艺:由干员夜莺编织缔造,以她本人为中心产生的不可见区域。这片区域可以缓冲敌人向我方干员释放的攻击性源石技艺,甚至将庞大的力量消弭于无形。出于畏惧,并不熟习源石技艺的干员将这神秘又强大的力量称作“圣域”。

而凯尔希医生则怀疑,夜莺的治愈天赋与她所使用的其他源石技艺实际上同出一源。目前还无法证明这个猜想的真实性。(档案资料一)

血液源石结晶密度为0.41u/L是个什么概念,这里和罗德岛其他几名干员对比一下:伊芙利特为0.51,艾雅法拉为0.5,慕斯0.4。可以看出,夜莺的血液源石结晶密度在全罗德岛目前已公布的干员内可以排进前五,而第一和第二的小火龙和小绵羊的病症...相信大家基本上都有所了解。

就夜莺的干员档案中透露的内容推测,她过去很有可能遭受过严重的虐待;而在档案中,闪灵提到夜莺是萨卡兹内战的牺牲品:

闪灵说,夜莺小姐是一场战争的牺牲品,而这场战争是一场内战,一场......间的内战。

她被困在那样狭小的空间里,被迫去分享自己的生命,甚至是被剥夺,被攫取......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这样的事情还在发生。

凯尔希医生反对我现在就参与其中,但我想,我对她们的事负有责任。

闪灵从那里救出了夜莺小姐,但我觉得,夜莺小姐还是没能真正从那里离开;她常感到监禁与封闭,是因为自己还身在牢笼之中。(档案资料四)

结合夜莺出类拔萃的源石技艺以及神乎其技的医疗技术,乃至档案中那些刻意遮盖的信息,夜莺过去可能经历过萨卡兹族以战争为目的而推进的人体实验,是萨卡兹战争中的受害者;

而就这个过往的身份而言,夜莺的经历似乎和《圣经》中抹大拿的玛利亚相似;

抹大拿的玛利亚亲吻耶稣的脚背

耶稣和抹大拿的玛利亚

很久以来,抹大拿的玛利亚这个女人一直以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在早期的基督教教义中,抹大拿的玛利亚一直被视为一个多次改嫁、被权势者利用而形同受害者一般的存在,直到被耶稣救赎之后,她成为了耶稣坚定的信徒。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和第一手证据的发现,抹大拿的玛利亚洗去了妓女的污名;相反,她被认为是耶稣在世间最亲密的信仰伴侣(有一些说法认为抹大拿的玛利亚是耶稣在凡间的妻子),或者说她是未被正史记载的最受耶稣教诲最得其神髓的门徒,耶稣对待抹大拿的玛利亚也有着和其他信徒不同的态度:耶稣曾与她一对一地传授福音,这是连著名的十二使徒都没有受到过的待遇;也有猜测说《拿哈马地文献》上被蚂蚁咬噬的那行片语,实际上是记载了耶稣在抹大拿的玛丽亚唇上的那深情一吻,包含着理解、信任和亲密…或许,抹大拿的玛利亚被基督教教义所无视甚至隐瞒的原因,在于她不该离开抹大拿追随自己的信仰离乡背井而去,也许她不该在众人面前对耶稣的旨意表现得那么贯通领悟狂热赤诚,也许她不应该毫不忌惮地与彼得为敌只为继承耶稣基督的遗志广播福音——也许她仅仅只是不该生为女性。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的披露,抹大拿的玛利亚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正视。1969年,天主教会终于承认对抹大拿的玛丽亚的误解,解除了她的“忏悔”,她被视为是耶稣最为虔诚和最得启示的门徒,“她看起来脆弱,但是西门彼得的信仰与她相比却懦弱”——或许这正如夜莺曾经悲惨的过去并未成为束缚其传道救赎他人的羁绊,也暗示了夜莺不负“使徒”组织之名;

在夜莺的语音中可以得知,她唯一记得的是自己曾经的名字——丽兹:

丽兹……这是我的名字,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完整的记忆。(干员报到)

就夜莺自身的经历来看,这个名字应该是参照了现实中的一名美国女孩丽兹·维拉斯奎兹(Lizzie Velasquez)。丽兹身高1.57米,体重从未超过27.3公斤,身上几乎没有脂肪;但是她的症状并非厌食症,而是某种先天性的怪病。她每天需要进食60次,每天消耗5000到8000卡路里,但就是无法长胖;此外她的免疫系统不好,大小病不断,16岁时盲肠穿孔,差点死掉,19岁时因红血球无法正常复制,严重贫血。丽兹的怪病在全球只有三例,目前医学界对这种病尚无定论;但她并没有放弃,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并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演讲师。她已经出了两本畅销书,而她的故事也影响了很多人。 2015年,丽兹还拍了自己的纪录片,希望以此鼓励和帮助他人。(图片就不放了,可能会吓到部分读者,各位可以自行去了解这位坚强的女孩的故事)

夜莺有着极为罕见的抵消敌方源石攻击技艺的能力,利用这种能力创造出的领域被称为“圣域”:

由干员夜莺编织缔造,以她本人为中心产生的不可见区域。这片区域可以缓冲敌人向我方干员释放的攻击性源石技艺,甚至将庞大的力量消弭于无形。出于畏惧,并不熟习源石技艺的干员将这神秘又强大的力量称作“圣域”。(档案资料一)

现实中的确存在一部名为《圣域》的电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基督再临》...再联想夜莺能力的具体表现,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最后再来看精二立绘中其他的要素:

夜莺精二立绘

精二立绘中的巨大的鸟笼,正好和身处其中的夜莺相结合,构成了“笼中之鸟”的组合。在夜莺的档案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她的能力,以及她被自己的过去所困锁、如同被关在鸟笼中的鸟儿一般:

她的心绪并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乱麻般的绳团。夜莺小姐的情绪与意识像是一座坚固的牢笼,闭锁的外壳将无尽的记忆碎片和夜莺小姐自己软禁其中,我甚至无法探知这种情形是否出自夜莺小姐自己的意愿,而她与她自幻影化作实相的生灵伙伴,可能已经无法再相互分辨谁是现实谁是虚幻。(档案资料四)

我不知道夜莺小姐经历过什么,只是当我看到那凭空出现的巨大鸟笼,我就意识到了。

那不是什么鸟笼,我觉得那就是囚笼而已。我想我和敌人一样,从心底里浮现了莫名的孤独,或者说恐慌。(晋升记录)

立绘背景中的光秃一片的树干,结合夜莺身为医疗干员的职责以及其经历,疑似来源于《旧约全书·创世记》中记载的生命树(生命树被犹太教描述为通往神(耶和华)的路径,以及神从无中创造世界的方式):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栽了一个园子,把他所造的人放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上长起来,能悦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园子中间又有生命树,和知善恶树。(《旧约全书·创世记》第二章8-9节)

至于立绘左边偏下的辉光部分,单就光芒的造型和夜莺的姿势来看,应该是参考了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建筑家贝尔尼尼于1645年创作的著名雕像《圣特雷萨的沉迷》(也称《圣德列萨祭坛》),描绘的是一位16世纪的西班牙修女特雷萨通灵见到上帝时沉浸于痛苦与甜蜜的奇异场面,表现了她对上帝之爱的渴望:

《圣特雷萨的沉迷》

最后,再来看看那只一直陪伴着夜莺的小小青鸟。

在夜莺看来,那只蓝色的小鸟,是她唯一的朋友,也是她为数不多的感情寄托:

这只蓝色的小鸟,时常飞来和我聊天……有时候,我会梦见自己变成这孩子的模样,在天空和大地上自由自在地飞翔……(交谈2)

谢谢博士亲自通知我晋升的事。只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只小鸟所述说的外面的故事......(精英化晋升2)

飞翔吧。(作战中2)

青鸟这种几乎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拥有美丽色彩的鸟儿,被人们视为是希望与美好未来的象征(这是在南美洲被人探了个遍之前的事了)。而最早将青鸟和希望挂钩的,大概是比利时作家 莫里斯·梅特林克的童话《青鸟》。

故事中,樵夫的儿子蒂蒂尔和女儿米蒂尔在圣诞前夜梦见仙女要他们替自己生病的孙女寻找青鸟。为此蒂蒂尔和米蒂尔一起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旅途。他们去仙宫找仙女、去夜宫找死神、去森林找精灵、去了墓地、幸福乐园,甚至未来王国。他们历经艰险,一路披荆斩棘,勇敢地迎接挑战,但还是没有找到青鸟。当两人从梦中醒来后,蒂蒂尔发现自己笼中的鸟是蓝色的,他把青鸟给了邻居贝尔兰戈太太生病的孙女,她的病就奇迹般的好了。不过,贝尔兰戈太太生病的孙女最后失手让青鸟给飞走了。这时,变为贝尔兰戈太太的仙女现出原形,告诉蒂蒂尔和米蒂尔“青鸟能带来的幸福并非长久,真正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青鸟象征着幸福。蒂蒂尔和米蒂尔寻找青鸟,其实就是踏上寻找幸福的旅程。最终两人发现其实青鸟就在自己手里,实际上说明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在故事的最后,贝尔兰戈太太的孙女让蒂蒂尔给自己的青鸟飞走了,这又告诉人们,幸福应该要靠自己去争取和发现。

只是,这只陪伴夜莺的青鸟,似乎并非真正的微小的幸福,而是夜莺自身的幻想:

夜莺小姐的情绪与意识像是一座坚固的牢笼,闭锁的外壳将无尽的记忆碎片和夜莺小姐自己软禁其中,我甚至无法探知这种情形是否出自夜莺小姐自己的意愿,而她与她自幻影化作实相的生灵伙伴,可能已经无法再相互分辨谁是现实谁是虚幻。(档案资料四)

虚实相融、生死不分的意境,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哲学思想中被视为是自由而超脱的境界;但在夜莺这里,反而是更令人心碎的悲剧:经历了悲惨的过去、身心俱疲以至崩溃边缘的夜莺,一如被关入笼中的夜莺鸟一般郁郁寡欢,能够慰藉她的不是神的威光、不是被救赎者的感谢,仅仅只有那只小小的象征着幸福的青鸟,陪伴着她度过令她早已无法回应的岁月;但是,就连这触手可及的蓝色的幸福,也只是她出于自我保护而幻想出的产物,并非真正的属于她的那份微小而温暖的幸福——即使是这样、即使因为某些黑暗的因素丧失了过往的记忆、即使不知道“我是谁”,她仍然选择了帮助伤者、庇护弱者、救赎战场的罪业——即使她自己也属于弱者。夜莺——这名将希望与绝望承载于一身的女性,既如同那名提灯女神一样无私而伟大,又好似那只为了成全他人而耗尽心血的夜莺一般令人心碎。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无法言说的方式在与恶龙缠斗。如果已身在地狱,那也只能就这样继续走下去。

希望有多令人心生憧憬,绝望就有多令人痛彻心扉。

夜莺小姐救了我的命。但我......没法感谢她。我没有那样的勇气。

我只是觉得,你们应该......应该.....

不要让她再这样下去了,我恳求你们。(晋升记录)

Tags:
责任编辑:永春小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精彩热图更多>>